建筑减震消能器的分类都有哪些?
建筑减震消能器的分类都有哪些?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也是遭受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具有震源浅、强度大、分布广的特点。它们对地面建筑和工程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将地震灾害风险降至低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因此,做好抗震设防工作尤为重要。简单地说,抗震设防是指为了达到抗震效果,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应设计并配备抗震设施。抗震措施是指地震作用计算和抗震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结构措施。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抗震施工,确保建筑质量。作为一种有效的建筑抗震技术,减震隔震技术逐渐成为大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选择。除了防震外,隔离装置还可用于抵抗建筑结构的热膨胀和冷缩变形以及荷载变化,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减震隔震技术:建筑隔震技术和建筑减振(结构耗能)技术的简称。
建筑减震消能器可分为三种类型:速度依赖型、位移依赖型和复合型:
速度相关建筑减震消能器包括粘性建筑减震消能器和粘弹性建筑减震消能器。速度相关的粘度用于抵抗地震作用,阻尼力由粘性材料的运动获得。能量耗散能力取决于能量耗散器两端的相对速度。速度越高,阻尼力越大,耗能能力越强。
位移建筑减震消能器包括金属建筑减震消能器和摩擦建筑减震消能器。消能能力与消能器两端的相对位移有关。相对位移越大,耗能能力越强。其中,利用金属材料屈服时产生的弹塑性滞回变形耗散能,从应力形式上将金属消能器分为剪切型、弯曲型等。剪切型刚度相对较大,而弯曲型可以提供相对较大的阻尼;摩擦建筑减震消能器通常由钢元件或部件、摩擦板和预紧螺栓组成。在地震作用下,钢元件或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产生摩擦功并耗散能量。
复合建筑减震消能器是使用两种以上耗能原理或机制的建筑减震消能器,同时具有位移相关建筑减震消能器和速度相关耗能的性能特征。然而,有时与位移相关的消能器的特性更明显,有时与速度相关的消能器的特性更加明显。因此,应根据其组合的能量耗散机制或机制确定其性能要求。
从工作原理来看,屈曲约束支撑也可以被视为位移相关的建筑减震消能器。通常,它被设计为在频繁地震作用下不会屈服的结构构件,并且仅通过利用其为结构提供大横向刚度的特性来提供横向刚度;在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核心单元可以产生拉压屈服,并利用屈服后的滞回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而不会造成失稳和破坏。